蘇企提檔升級“走出去”新模式》》》活動策劃公司《《《
新華報業網訊 江蘇企業對外投資開始由傳統的貿易和綠地投資,向參股和跨國并購擴展,并購項目從2008年投資總額7531萬美元,上升到2011年投資總額4.9億美元。今年,這種趨勢還在加大。在上周舉行的江蘇企業國際化交流會上,省商務廳廳長馬明龍數次提到蘇企走出去模式的主動轉型。
江蘇華東有色地勘局就是走出去新模式的代表。今年該局剛剛成為澳大利亞TNG公司第一大股東,至此,該局已通過參股、并購等方式,在澳大利亞、納米比亞、莫桑比克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獲得礦權70個,礦權面積達2.65萬平方公里。
江蘇以占全國1%的面積和6%的人口,創造了超過全國10%的經濟總量。而全省95%以上的能源、98%以上的有色金屬資源,都依靠外部市場供給。華東有色地勘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突破江蘇資源瓶頸,該局精心設計股權并購模式,搶抓金融危機導致境外礦業公司股價下跌的機會,探索出一條低成本并購資源豐富的上市公司的有效模式。
考慮到海外投資涉及不同國家法律制度、商務、稅務等問題,該局幾年前在香港設立公司,作為以股權并購方式進行海外投資的平臺,目前已成功實施多次并購:2009年收購了澳大利亞稀土企業阿拉弗拉公司24.86%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2011年認購主打鈮礦的澳大利亞全球礦業公司53.7%股份;今年又順利控股擁有鈦鐵資源的澳大利亞上市企業TNG公司。
除了股權并購模式,該局還大膽嘗試技術換礦權、換股權模式和申請礦權模式。前一種模式是:派出技術人員為國外企業服務,對方出讓探礦權或以技術折股。通過這種模式,不僅使該局在納米比亞等國獲取了多個潛力礦權資源,還在不支出或支出很少現金的情況下,低成本進入國外初級礦權市場,有利于熟悉當地礦業政策和環境,避免盲目性,加快實現在海外找礦中由配角到主角的轉換。后一種模式始于2008年,金融危機中,不少國外初級勘查公司因資金鏈斷裂放棄探礦權,該局抓住時機,以低成本向資源國申請優質探礦權。這種模式相對投入較少,回報較高,風險很低,有利于實現資源的持續穩定供應。
江蘇沙鋼集團也嘗到了走出去新型戰略的甜頭。該集團在澳大利亞先后合資設立和并購了三家礦產公司,已累計獲得1988萬噸鐵礦石,并持有年產能240萬噸優質磁鐵球團礦、年產能1000萬噸磁鐵精粉的澳大利亞礦產公司半數股權。新模式不僅讓沙鋼拓展了探采一體國際化經營,也讓江蘇實現了資源版圖海外化。
通過參股、并購等新興投資方式的發展,江蘇制造業也加快了走出去提檔升級的步伐,其中研發類項目明顯增多。據悉,江蘇海外研發類項目已經從2008年的15個上升到2011年的22個。近期,僅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江蘇金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以研發為目的制造業境外并購項目,投資金額就達5億美元。
徐工集團去年先后收購了機械閥門設計和生產企業荷蘭AMCA有限公司和德國液壓系統生產企業FT公司,基于這兩家基礎零部件研發制造企業,徐工著手建設海外技術中心。今年,徐工又成功收購了全球著名的混凝土機械生產企業德國施維英公司52%股權及資產,顯著提升了徐工核心零部件的研發制造能力,豐富和完善了徐工的產品系列,增強了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我們就是要鼓勵有資金、人才優勢的企業,通過并購、參股、交叉持股、投資基金等方式開展對外投資,獲得國際品牌、先進技術和全球銷售渠道,與境外著名企業建立以產權為紐帶的緊密合作。馬明龍對類似徐工這樣的海外并購表現出濃厚興趣。據他介紹,到2015年,江蘇要實現對外投資中方協議投資額年均增長20%以上,對外投資中方協議額累計超過200億美元,培育50家以上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本土跨國公司。為此,我省即將出臺《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對于各類海外并購項目將予以重點扶持,今后我省將支持企業收購兼并國外知名品牌及營銷網絡,推動自主品牌建設國外銷售網絡,帶動和促進我省產品出口;支持企業在發達國家收購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中小型科技企業,設立研發中心,推動高新技術和高端人才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