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來源:搜房網 郁斐 制圖
繼10日斥資45億元摘得徐匯濱江地塊后,保利昨日再度出手滬上熱門地塊。
10月11日,上海外高橋(7.52,0.00,0.00%)保稅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600648)相關負責人稱,當天掛牌轉讓的森蘭外高橋南部國際社區A10-1、A10-2、A10-3地塊,被保利以及融創綠城聯合體以總價21.24億元摘得,折合樓板價17678元/平方米,溢價率為59.6%。
上海外高橋保稅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正是森蘭外高橋南部國際社區A10-1、A10-2、A10-3地塊的轉讓人。
早報記者見到的一份轉讓公告顯示,該地塊東至經四路,南至東靖路北側10米寬綠地,此番轉讓面積為7.50913公頃,容積率為1.6。其中,A10-1、A10-2地塊為商住綜合用地,A10-3地塊用地性質為居住用地。
克而瑞上海事業部總監付琦昨日稱,相比周邊在售項目的價格,森蘭外高橋南部國際社區A10-1、A10-2、A10-3地塊的單價并不算高。預計這塊地未來開發后,能有25%的利潤空間,如果市場回暖,這一利潤率還有加大的空間。
10家企業參與競買
地處中高端樓盤集中區的森蘭外高橋南部國際社區A10-1、A10-2、A10-3地塊備受市場關注。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這一掛牌轉讓的地塊,吸引了包括保利、融創、凱德、九龍倉、招商、象嶼、建發、陸家嘴(10.41,-0.02,-0.19%)集團等10家企業參與競買。
遠洋地產(上海)公司投資負責人王顯巍此前向早報記者介紹,掛牌轉讓和掛牌出讓的區別在于出讓主體。一般來說,掛牌出讓的出讓主體是規土局,屬于一手出讓,不會影響土地的產權年限;而掛牌轉讓地塊的土地權證在企業手上,即出讓方為外高橋保稅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屬于二手地塊買賣,但森蘭外高橋此番掛牌轉讓的地塊,其土地出讓年限沒有縮短,這比較特殊,可以理解為1.5手地塊。
據浦東新聞網介紹,森蘭外高橋項目總占地面積為5.74平方公里,分為商業區和居住區兩個組團。森蘭商業區規劃建筑面積為52萬平方米,有時尚主題商業、五星級生態酒店與服務式公寓、總部辦公基地和環湖餐飲娛樂。森蘭居住區規劃建筑面積為100萬平方米,以低密度公寓和別墅為主,擁有生態濕地和水景,以及國際學校和餐飲、醫療等配套資源。
因其高端的規劃,森蘭外高橋地塊一直備受開發企業關注。2009年9月,仁恒以總價26.14億元摘得外高橋南部國際社區A2-1、A6-1、A7-1、A9-1地塊,樓板價達到1.61萬元/平方米,溢價高達214%。
保利和融創此次的拿地單價,已經超越了仁恒所拿地塊。
據21世紀不動產統計,森蘭外高橋區域新建商品住宅今年三季度均價為3.1萬元/平方米。其中,仁恒森蘭雅苑售價最高,三季度均價為3.7萬元/平方米。
保利兩天拿地近百億
值得注意的是,短短兩天時間,保利僅在上海和長沙兩地的土地市場,就已掃貨近百億元。
此前的10月10日,保利聯合信保(天津)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總價45億元摘得徐匯區濱江XH129B-02、XH129D-01地塊。同一天,保利還聯合萬科摘得長沙濱江新城B7地塊,該地塊成交價為32.56億元。算上11日摘得的森蘭外高橋地塊,保利兩日拿地金額總計達98.8億元。
付琦稱,保利在土地市場的拿地一直被業內視為風向標。這家央企拿地,常常被市場解讀為市場探底的一個信號。
21世紀不動產分析師羅寅申昨日也提到,知名房企近期的大肆出手、高溢價儲備地塊,對市場預期判斷的轉變將有一定加速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大體量地塊,保利越來越多地采用組團作戰的手法。
除了徐匯濱江地塊、長沙濱江新城地塊、森蘭外高橋地塊,在10月發布的一份9月拿地情況報告中,保利還提到,在報告期內,該公司與北京首都開發股份有限公司(600376)聯合競得北京市大興區生物醫藥基地地塊,成交總價為13.8億元;此外,保利還聯合融創中國(01918.HK)競得北京市大興區亦莊新城一地塊,成交總價為30.8億元。
上海中原地產研究咨詢部高級經理龔敏認為,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聯合開發的目的更多是為分擔開發風險。同時,也使得一些具備雄厚資金實力的投資者或投資機構,能在房地產市場獲取回報。
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此前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稱,和保利之類的央企合作,可以降低借貸成本,同時也可以分散風險。
付琦進一步分析稱,當下地價出現難得的回調,但總價往往不低,這給具備資金實力的企業提供了契機,無疑會進一步擴大央企和地方國企、地方國企和中小型企業之間的差距。
流標流拍比重提高
龍頭房企發力土地市場之際,關于土地市場過熱的擔憂再起。
不過,國土資源部11日公布前三季度全國土地市場監測數據表明,全國土地市場維持整體偏冷格局,全國土地出讓面積和價款的季度數據已連續四個季度同比下降,尚不存在全面回暖的基礎。
數據顯示,三季度全國房地產用地供應4.43萬公頃,較二季度增加35.7%,相當于上半年總量的74.2%,其中,住房用地供應3.06萬公頃,相當于上半年總量的75%。
新華社昨日指出,每年第三、四季度都是供地高峰,近期雖有部分重點龍頭房企密集拿地,8、9月土地市場成交量有所放大,但流標流拍比重也有所提高,房地產企業購地資金支出遠遠小于當期銷售收入和去年同期購地投入水平,去庫存化仍是當前首選,新購土地意愿不足。在此情況下,適當加大房地產用地推出力度,增加供應,短期能夠緩解土地市場需求壓力。長期有助于調節未來1-2年或更長時間的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