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你的創業項目做市場調查?》》》活動策劃公司《《《
前幾天我寫過一篇文章,提到了市場調查的問題,我們在做一個項目之前,一定要先做好市場調查,這樣可以最大程度上確保項目的成功率,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這兩天不斷有讀者問我,應該如何做市場調查?有位讀者還問,市場調查是不是通過散發問卷的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很多人對市場調查存在根深蒂固的誤解,今天珅珅就跟大家聊一下這個問題,項目啟動之前,到底該如何去做市場調查?
其實市場調查不僅僅是在項目啟動之前必須要做的一項工作,而應該貫穿項目的始終,在創業過程中,要不斷地進行調查分析,不斷獲取數據,只有調查準確了,才能精確指導下一步的行動。
商業講求的是實用主義,它是一門絕對的實用哲學和實用藝術,商業活動必須要求真,任何不切實際和浮夸的行為,最終都必將被證明是徒勞。
市場調查的本質,就是盡可能使自己的想法和行動更切合實際的一種方式,貌似也只有這一種方式。而且市場調查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必須要時刻進行,不斷進行各個方面的調查分析,進而不斷修正項目操作中的錯誤,使之更加科學、合理、切合實際。
首先,說說項目開始之前的市場調查。
這個是最容易理解的,也是大家所認為的普遍意義上的市場調查,比如你想開一家中餐館,你一定要做一番市場調查吧?怎么做呢?如果當地有類似的餐館,你可以抽出一周時間,在旁邊觀察它的客流量,進而可以估算出它的盈利空間,這是利潤調查。
你還可以進去吃幾次飯,品嘗一下它的味道如何?它成功在什么地方,或者還存在哪方面的不足?多吃幾次飯就能做到心中有數,這是產品調查。
你在吃飯的過程當中,還可以體驗到他們的服務,顧客等待的時間有多長?他們的服務流程設計是不是合理?有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等等,這是服務調查。
進而還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直接或間接地了解一下,他們是如何做推廣的?通過哪些方式做的推廣?是發傳單?還是在團購網站發起團購活動?亦或是在報紙或電視媒體上做了廣告?等等,這是推廣調查。
如果再進一步,還可以觀察一下他們店里的裝修風格,配套設施,服務員素質,衛生狀況等等等等,這也是調查。知己知彼才能心中有數,這些工作都是前期完全可以做的,要盡量把工作做扎實了,磨刀不誤砍柴工。
有人可能會提出疑問,如果當地沒有這樣的餐館怎么辦?你可以到外地去調查呀!我就不相信你是獨一家,全國沒有類似的餐館。當然在調查學習的過程當中,要盡量選擇水平高的,最好是行業內數一數二的,只有這樣,才更有效率。有時候必須給自己設定一個奮斗的目標,有了目標可以激發斗志,目標越明確,干勁越足。為什么我們強調創業不要閉門造車,因為你關起門來就相當于與世隔絕,沒有了比較,沒有了目標,自然容易讓人產生懈怠心理。清朝時期,西方使者向康熙提議,開放沿海,促進中西方的商貿交流,被康熙一口回絕,稱大清地大物博,什么沒有?還用得著大老遠的跑到你們那里去買東西?
這是什么情況?這就是典型的意淫,覺得自己很牛X,其實是最傻X。
以上只是拿了一個中餐館作為案例來分析,每一個行業的情況都不一樣,具體操作中要針對自己的行業和自己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查。比如我有個朋友,一開始在一家廣告公司做了兩年,辭職后自己也開了一家廣告公司,對于他來說,這簡直是輕車熟路,市場是現成的,不存有沒有市場的問題,那么對它來說,這一項調查就可以省掉,由于他公司的地理位置較為偏僻一些,那么對他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考慮如何推廣的問題了。
總而言之,不要死搬教條,不要為了調查而調查,要搞清楚自己的情況,自己哪里是短板?哪里還存在不足?哪里還沒有把握?把流程理順了,然后有針對性地去做工作。
當然,也有一種例外,確實有人做的產品屬于獨創,沒有可以參考學習的對象,怎么辦?這時候就是考驗創業者的直覺和預判能力了,直覺在創業過程中是很重要的,而且直覺比較好的人,往往都比較聰明。我們探討市場調查,并不是否定直覺的作用,而是在直覺的前提下,盡可能通過事實和數據,來驗證直覺,因為直覺有時候是不靠譜的,還是要盡可能通過市場調查來降低風險。
另外,在不確定的情況下,要學會小范圍測試,測試成功了再大范圍鋪開,如若小范圍測試不成功,就要找原因、查漏洞、補缺口,逐步完善。關于這方面的話題以后有機會再聊。
其次,再說說項目進行中的市場調查。
如果說項目啟動之前的市場調查,是為了確定項目的可行性,那么項目進行當中的市場調查,就是確保項目在正確的軌道上一步步成功。
小米公司經常對外炫耀的是它擁有上千萬的粉絲,這些米粉們通過論壇不斷提出產品的改進意見,這些意見會被匯集到小米的研發部,直接被一線研發人員看到。這是一種非常高效的市場調查機制,而且沒有成本,這種數據累積到一起,可以讓小米的研發人員明確知道消費者的需求,通過對這種大數據的分析,可以讓產品設計面向未來并且更加接地氣。
任何一個項目在開始之前,都不可能考慮的十分周全,那是不現實的,事實上等一切條件都具備了,把每一個細節都想明白了再開始做,往往機會早就沒了。對待新創業項目的原則是,首先在大方向上不要出差錯,具體的問題可以在操作過程當中一個一個解決。
在珅珅微信公眾號昨天給大家推薦的史玉柱創業體會的視頻當中,他提到了自己當初做營銷時的做法,就是直接到一線去面對消費者搞調查,營銷話術一改再改,單獨為了一個名字,就改了多少次,最后壓縮到兩個字:巨人!其它字都一概不提。這就是營銷的調查,營銷策略在市場調查中不斷優化升級,最終做到最好。所以說,市場調查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涉及到項目運營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當你有了一個新奇的想法,一定要第一時間想一下可行性怎么樣?沒有可行性的想法是沒有意義的,而驗證可行性的方式之一就是做一下調查,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想到就開干,這一方面會使你做不必要的付出,增加成本,更重要的是萬一中途發現此路不通,再掉頭,損失就大了。市場調查花不了你多長時間,這絕對是一個低投入高回報的一項工作。
解決創業中的問題,都需要做市場調查,通過實事求是而不是靠猜測去解決每一個細節,只有這樣,才能少走彎路,以最小代價、最少學費換取成功。
市場調查不僅僅是一個口號,也不是形而上的做做樣子,而應該是創業者做事的一種態度,一種思維方式。
最后,再說一種比較特殊的市場調查。
我們平時總聽說,某某領導去某地調研,或者某個企業老總去國外考察等等,這些實際上都是市場調查,當然領導調研嚴格意義上來說不算是市場調查,但這不重要,道理是想通的。市場調查不僅僅是驗證項目和可行性、不斷優化項目運作流程的重要步驟,而且很多時候市場調查還可以讓你發現新市場、新項目、新藍海!這是更有意義的一件事。馬云如果不是去美國討債,就不會偶遇互聯網,當然也不會有現在的阿里巴巴,可見市場調查有多么重要。作為一個創業者,要時刻注意拓展自己的眼界,你一生事業的高度不會超過你眼界的寬度!
世界那么大,為什么不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界面)